八仙 -呂洞賓 劍
在民間,呂洞賓呂洞賓是一位與觀音菩薩、關公一樣婦孺皆知、香火占盡的人物,他們合稱“三大神明”。唐宋以來,他與鐵拐李、漢鐘離、藍采和、張果老、何仙姑、韓湘子、曹國舅並稱為“八洞神仙”。在山西民間信仰中,他是八仙中最著名、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。
呂洞賓,原名呂巖,故鄉在河中府永樂鎮(今山西永濟縣)。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傢,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,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,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歷元年(公元825年)中瞭進士,當過地方官吏。
後來,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,拋棄人間功名富貴,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。他和妻子各居一洞,相對可望,遂改名為呂洞賓;“呂”,指他們夫婦兩口,兩口為呂;“洞”,是居住的山洞;“賓”,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裏的賓客。他的道號為純陽子。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,將萬貫傢產散發給貧民,為百姓辦瞭許多好事。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,巧遇仙人鐘離權,拜之為師。修仙成功之後,下山雲遊四方,為百姓解除疾病,從不要任何報酬。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,扶危濟困,深得百姓敬仰。他死後,傢鄉百姓為他修建瞭“呂公祠”,以示紀念。到瞭金代,因呂洞賓信奉道教,於是將“祠”改成瞭“觀”。元朝初年,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,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,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,拆毀“呂公觀”,大興土木,修建瞭“永樂宮”。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,歷時110年,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。
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,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,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,故事愈來愈加豐富,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。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。一是儒、道、佛三教交融。呂洞賓修習方術,得道成仙,這是道教出世思想。他成仙之後則要“度盡天下眾生”,這又體現瞭儒傢“兼濟天下”的入世思想。而那長生於人世、樂於施舍的所作所為,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。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跡。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容,如呂洞賓時常出現於酒樓、茶館、飯鋪等吃吃喝喝,走後留下仙跡。他放蕩形骸,不拘小節,好酒能詩愛女色,所謂“酒色財氣呂洞賓”,所謂“呂洞賓戲牡丹”(白牡丹為當時名妓),都為人們所熟知,這些世俗生活內容,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,贏得瞭百姓喜愛。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合。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歷,以及他飲酒、賦詩,追求山林的情趣,更適應瞭中下層文人口味。在故事流傳過程中,附合瞭許多文人傳說因素,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。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,是多種文化現象的積淀。
呂洞賓詩從內容來劃分,大致可分為題詠、贈答、勸度、修煉這樣幾類,題詠詩多好事者為主,更隱姓名,使人猜測,以欺世惑眾。贈答詩贈答人物多不可考,或依傳說因事設詩,或依靈跡移花接木,改竄他人之詩以當之。故前兩類偽多真少。勸度詩大部分見於《渾成集》上卷。修煉詩多言內、外丹事,內外丹兼修是北宋道教修真理論的一個特點,呂洞賓倡此說是必然的,所以後兩類可說是真多偽少。但是《呂祖志》,《混成集》中所收的詩歌詞曲多是南宋以前出現,其影響是存在的,可作為研究昌洞賓和宋代道教的主要參考資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