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仙 -簡介
八仙八仙是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。即鐵拐李(李鐵拐)、漢鐘離(鐘離漢)、張果老、何仙姑、藍采和、呂洞賓、韓湘子、曹國舅八人。八仙故事多見於唐、宋、元、明的記載和雜劇中,姓名不固定,至明吳元泰《八仙出處東遊記傳》才確定為以上八人。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、女、老、少、富、貴、貧、賤,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,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,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,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,迎神賽會也都少不瞭八仙。八仙 -八仙的由來
“八仙”一詞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擁有不同的含意,直到明朝吳元泰的《八仙出處東遊記》(一般稱為《東遊記》),才正式定型為漢鐘離(或鐘離權)、張果老、韓湘子、鐵拐李、呂洞賓、何仙姑、藍采和及曹國舅。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,
八仙當時民間已有“八仙圖”,在元朝馬致遠的《嶽陽樓》、范子安的《竹葉船》和谷子敬的《城南柳》等雜劇中,都有八仙的蹤跡,但成員經常變動。馬致遠的《呂洞賓三醉嶽陽樓》中,並沒有何仙姑,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。在嶽伯川《呂洞賓度鐵拐李嶽》中,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。明《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》中的八仙,則以風僧壽、玄虛子取代張果老、何仙姑。劉海(或作劉海蟾)雖然現在不在八仙當中,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。明《列仙全傳》用劉海頂替瞭張果老,在江西某些地區的“跳八仙”中,也有以劉海代替漢鐘離的,而臺灣亦有用劉海替代藍采和。
八仙與道教許多神仙不同,均來自人間,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,之後才得道,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,所以深受民眾喜愛,其中有將軍、皇親國戚、叫花子、道士等等,並非生而為仙,而且都有些缺點,例如漢鐘離袒胸露乳、呂洞賓個性輕挑、李鐵拐酗酒成性等等。八仙也分別代表瞭男女老幼、富貴貧賤。也因此,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,或是獨立設置八仙宮,而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。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、刺繡、瓷器、花燈及戲劇之中,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會祝壽,所以“八仙祝壽”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。民間戲曲酬神時,也經常上演《醉八仙》或《八仙祝壽》等所謂“辦仙戲”。
八仙 -暗八仙
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,一般稱為「暗八仙」或八寶,常出現於刺繡、民間藝術之中,均代表吉祥之意,而且隨場景不同而變換。其中較為通俗的暗八仙為:芭蕉扇(漢鐘離)
葫蘆(鐵拐李)
花籃(藍采和)
荷花(何仙姑)
劍(呂洞賓)
笛子(韓湘子)
魚鼓(張果老)
玉板(曹國舅)
八仙 -八仙過海
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,最早見於雜劇《爭玉板八仙過海》中。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,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,回程時鐵拐李(或呂洞賓)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,就是後來「八仙過海、各顯神通」或「八仙過海、各憑本事」的起源。此時李鐵拐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(或說葫蘆),漢鐘離扔瞭芭蕉扇,張國老放下坐騎「紙驢」,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,橫渡東海。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,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,不料發生沖突,藍采和被帶回龍宮(亦說法器被搶)。之後八仙大開殺戒,怒斬龍子,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、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,一時之間驚濤駭浪。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,將巨浪逼往兩旁,順利渡海。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(或說如來佛)出面調停,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,雙方才停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